与我们一起,共同抵达更好的未来!
就食材采购方面,过半受访者选择一周内去超市1至2次,一周3次以上或只去一次采购的,分别占比25%、20.65%。另外,有一半家庭一次采买2至3天的食材,比例为48.91%,近三成家庭一次采买一周食材,占比28.26%。而表示“随吃随买”的家庭为18.48%。
有关食材浪费种类,55.43%的受访者倒掉了剩饭剩菜。38.04%的受访者丢弃了新鲜蔬菜。浪费米饭、馒头等主食的受访者占比为18.48%。涉及汤羹及其他浪费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18.48%、16.3%。
至于食材浪费原因,问卷调查数据显示,45.65%的受访者忘了烹饪。52.17%的受访者倒掉了变质的剩菜。有23.91%的受访者表示买了大包装食材,做不了只能扔掉。冰箱中的囤货没吃完又买了新的受访者占比为22.83%。
有关在超市采买中目睹的浪费现象,51.09%的受访者反映,有超市将卖不掉的蔬菜水果扔掉,28.26%的受访者目睹果蔬在挑选过程中被顾客捏坏。反映采买食材被过度包装的占比44.57%。
50%的受访者呼吁采购食材应少量多次;60.87%的受访者呼吁超市应减少大包装量,提倡小份包装;42.39%的人建议,对浪费情况较少的超市可以给予表彰或奖励;48.91%的人认为,应通过社区等渠道呼吁居民减少浪费。
通过问卷留言建议通道,市民建议超市售卖蔬果、馒头、肉类等食材,应增加小份包装,或是根据居民购买需求进行分切;为保持蔬果新鲜,超市应尽量少喷水,否则蔬果易腐烂。“不少人买蔬果太注重卖相,卖相不好的水果往往被剩下。不好看不代表不新鲜,建议大家买水果不要挑来捡去,把漂亮的都挑走,剩下的捏蔫巴了。”市民杨女士建议。
大洋路市场建有20余年,占地600亩,拥有3000余家商户,规模仅次于新发地市场,为北京第二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,其肉类和禽蛋交易量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。
为有效防控疫情,避免人员聚集,今年6月15日起,大洋路市场仅保留商户批发业务,不再接待个人采购。记者乘车先是由市场3号门进入,下车后一路向西来到蔬菜摊点处。记者看见售卖蔬菜的商户一个挨着一个,比前来骑三轮车采购的商户还多。
多方打探后,记者找到位于该市场西南侧的农副产品垃圾分类转运(二)站。垃圾站内,一名值班人员正通过按钮操作翻斗车,将商户们拉来的一箱箱蔬菜、水果或是塑料袋、泡沫箱等垃圾,一股脑地翻进站内的车厢。